《園林與風景名勝分典》分成園林綜述總部(設(shè)理論,、技術(shù)等部),、園林植物總部(設(shè)常用木本草本植物、配置及植物小品等部),、歷代園林總部及風景名勝總部(設(shè)人文,、山林,、水文,、泉石風景等部),兩冊373萬字,。
從受命負責編纂到成書出版,,整整8年。豐富的文獻資料引發(fā)的思索和頓悟時的靈光耀動,,帶給人不期而遇的驚喜,。
最大的感悟來自古人對自然與人關(guān)系的認識,。從老子開始,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中就存在著一脈排斥技術(shù),,強調(diào)“見素抱樸,,少私寡欲”的生活智慧。這是對當今科技 至上主義的一種批判,?!秷@林與風景分典》中雖列了技術(shù)部,但是通觀整典,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,技術(shù)甚至一座具體的園林都并不那么重要。中國古代園林傳遞的是理想的,、 語言的、詩學意義上的觀念,,實踐著中國人的一種返璞歸真,、悠然自得、隨意自在的棲居哲學,。作為實體的中國園林是理想的人類存在狀態(tài)的一種具象,一種物質(zhì)載 體,。
正如買來一件樂器,,并不意味著買來了美妙的音樂,。一座精美的園林竣工,,并不意味著擁有者可以從此詩意地棲居??梢钥吹?,最受稱賞的園林符合兩個必要條件。
一是“極天然之致”,。古人認為,,能夠“壓天下”的園林是“極天然之致”的。洛陽名園中,,苗帥園為第一,因為有“大樹百尺對峙,,望之如山,,竹萬余桿。有 水東來,,可浮十石舟,。有大松七,,水環(huán)繞之。此數(shù)語勝概,,已自壓天下矣,。” 營造園林,,模山范水,,純屬不得已之事。一旦有機會,,人們還是更愿意親炙自然,。明代王世貞指出,描寫自然山水的語言文字無論多出色,,都不能勝過自然山水本 身,。而被優(yōu)美的語言所描寫的園墅,更是當不起,、接不住那些美詞美譽,。這就是“凡辭之在山水者多不能山水,而在園墅者多不能勝辭”,。原因很簡單:“人巧易 工,,而天巧難措也”,園林也是一樣,。
二是快然自適,。園林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“自適其適”是至上原則,。人們看重的是在園林空間中度過的時間,,那種物我相值時產(chǎn)生的愉悅:“亭臺具曠士之懷,齋 閣有幽人之志”,。以物的占有為目的的名園,,已失去園林興造的本意,無人游賞的名園更是受人詬病,。人們稱道的是陶淵明的松竹三徑,,司馬光的獨樂園。因為它們 的主人實實在在地生活在其中,,過著一種與山水花木相匹配的自然恬淡的生活,。
這兩個條件,更重要的是第二條,。物質(zhì)的擁有并不天然地帶來適意園居,,人的體驗才是園林活動中的精髓。沒有園林,,你可以寄情自然山水,,它們遠勝于人造園 林,。而沒有人的生命痕跡、人的體驗和人的審美凝神,,園林只是沒有生氣的物件,。所以明代李預亨下了這樣一個論斷:“人生可不營園林,但不可無園林趣味,?!?
什么是園林趣味?在古代,,園林志趣就是山林之氣,、向禽之好,、林泉之志,,指一種知命樂天、不以得失為懷的人生態(tài)度,。在全球性環(huán)境危機的當下,,園林志趣就 是尊重自然、關(guān)愛環(huán)境,,強調(diào)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有機關(guān)系的關(guān)切與情懷,。閱讀《園林與風景名勝分典》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我們的居住和游觀,、環(huán)境與生態(tài),,古人有許多 令人警醒的卓見,它們對消費社會中以對物的占有為目的的價值觀是一種有力的批判,。